湖南师大附中特级教师 汪训贤
2009年全国统一考试概要的理科综合测试中规定的生物学科,无论是对考生的能力需要,还是考试范围,与前两年基本维持不变,以利于达成由传统的一本(教本)两纲(教学大纲和考试纲要)向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平稳过渡。
1、近年高考考试考试试题特征及变化趋势
近三年全国理综卷Ⅰ中生物学考试试题涉及的考试知识点及分值分布见表1。
表1
续表
1.内容分布状况
(1)从上表看,近三年高考考试考查内容基本稳定,不少内容是连续两年甚至三年都考了。如2006年和2007年考查了免疫;2006年和2008年分别考查了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2006年、2007年和2008年在选择题中考查了生物种群、非选择题中考查了遗传的基本定律,且不约而同地都是第31题。
(2)近三年考试试题对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极少考查,可能是由于这一内容中的生殖方法和减数分裂与植物组织培养、遗传和变异、育种等联系紧密,其具体要点的考查渗透到了这类内容中去了,因此,并不说明这一内容无关紧要,更不意味着以后对这一内容的考查力度会减弱。
2.考试试题变化趋势
(1)选修本内容在增多。近三年考查选修本的常识内容见表2。
表2 近三年考查选修本教程常识内容的题号及占分比率
(2)文字表达量在降低
据统计,2006年、2007年、2008年全国理综卷Ⅰ生物考试试题非选择题的规范答案,字符数分别是650个、300个、260个。2006年几乎是长篇大论的答卷模式,2007年以填空和简述的形式考查,2008年几乎只有填空形式了。总的趋势是需要学生书写的文字在逐步降低。
(3)主干常识仍是重点
三年来,考试试题涉及的内容虽然几乎涵盖了高中生物全部常识内容,而生物的新陈代谢,生命活动调节和免疫,遗传、变异和进化三大主干常识的考查却是稳定的,且所占比率非常大,具体分布见表3。
表3 近三年考查三大主干常识的考试试题分布及占分比率
2007年之前的全国卷Ⅰ的生物非选择题以代谢+遗传或调节+遗传两种模式轮流考,而2007年、2008年的非选择题模式为(代谢+调节)+遗传,且两道非选择题的分值差距变大,综合性更强。
(4)考查角度有所变化
在考查内容基本稳定的同时,考查的角度在变化。如近三年都对种群数目变化这一内容进行了考查,但2006年考查角度侧重生物与环境的关系,2007年侧重于影响种群数目变化的原因,2008年侧重种群数目变化及种间关系。近三年都对遗传的基本定律进行了考查,但考查的角度也不尽相同:2006年侧重于遗传方法及验证,2007年侧重于遗传图形解析的应用,2008年侧重于植物的遗传和育种。
(5)考试试题情境基本平和
其一,近三年全国理综卷Ⅰ的生物考试试题情景,总体感觉是回归课本,看重基础,每一道题的素材几乎都来源于教程。其二,部分考试试题与近几年其他省份的高考考试考试试题情景相似或相同,如2006年全国理综卷Ⅰ的第30题与2003年江苏卷的第3题;2007年全国理综卷Ⅰ的第4题与2005年江苏卷的第23题;2007年全国理综卷Ⅰ的第31(Ⅱ)题与2005年广东卷的第41题,都有一脉相承之感。考试试题情境平和,这有益于减缓考生的心理重压,同时对于高中生物教学,促进生物课改具备好的导向用途。
2、展望2009命题趋势及复习建议
1.展望2009命题趋势
(1)考试试题整体上应体现稳定、新颖、基础、能力等特征
因为2009年高考考试考试大纲与2008年考试大纲基本相同,所命高考考试考试试题的题型、题量、命题范围、考试知识点分布等,大体上也应该基本稳定,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假如有新的突破的话,应该不是常识困难程度的突破,而是新情境考试试题量的突破、入门知识整理和应用能力的突破。
(2)突出主干常识,加大科内综合
新陈代谢、遗传基本定律、生命活动的调节等主干常识仍然是命题重点,但考试试题可能由对某个单一要点的考查向多个要点综合考查转向。复习时应该注意必学、选修教程间的常识联系,要加大对常识应用和迁移能力的培养。
(3)能力需要应主要体目前对过程与办法的考查
教程中的插图隐含了很多的过程与办法方面的常识,高考考试考试试题以教程图形为背景考查过程与办法的比较多。这一特点在2009年高考考试命题中还会得到强化。
(4)题干取材新颖,关注社会、生活、经济和环境
背景取材于社会、生活、经济或环境等考试试题,在近年高考考试考试试题中常有体现,也会在2009年高考考试考试试题中延续。由于此类考试试题的命题背景来自于生产实质,便于综合考查有关联的生物学科内常识。
(5)实验与探究,高考考试必考
近三年来,全国理综卷Ⅰ中的实验题分值在渐渐降低,答卷时的文字书写量也渐渐降低了,2008年只以填空的方法出现。2009年高考考试,实验与探究考试试题仍然是必考试试题。命题方法可能有对实验步骤的正确与否进行评判;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剖析等,而冗杂的实验设计类考试试题应不会出现。
2.备考2009复习建议
(1)挖掘内在联系,形成常识互联网
复习过程中,把所学常识构建成常识互联网,能够帮助学生在解题时能迅速、准确地提取到有关的常识,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构建常识互联网。
(2)适应高考考试需要,提高学科能力
高考考试强调以常识为载体,着重考查学生的能力。能力范围非常广,主如果理解常识的能力、从新材料新情境中获得新常识的能力、图文信息转换的能力、运用所学常识解决实质问题的能力、语言(包含图、表等)表达能力等等。要提升学生的能力,重点是把常识教活、把进步能力作为复习教学的重点。因此,在复习时或小考后,都要有针对性地总结,特别是那些易错题,要多问几个为何。如本题考了什么要点?题目是如何综合这类要点的?题目又考了哪几方面的能力需要?等等。
(3)突出生物实验,培养革新意识
实验一直是生物学高考考试考试试题中的必考内容,复习时要鼓励学生设计探究性实验,加大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应特别看重指导学生剖析实验步骤,剖析预测实验结果,培养革新意识。